我爱技术网_SEO三人行

seo三人行 > 新闻信息 > 正文

盘点:“江歌遇害案”的事件始末和多方观点

网络整理:10-01 点击提交给百度收录

  中国侨网11月16日电 11月4日,日本东京池袋公园,一名母亲站在凛冽的寒风中手持签名板,请愿判杀害女儿的凶手死刑。与此同时,“江歌遇害案”也在媒体的推动下掀起中国舆论的高潮,各种观点与评论层出不穷使事件持续发酵,公众对江歌在日室友刘鑫的指责也愈演愈烈,全民讨论呈现向网络暴力转向的势头。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的微信公众号“RUC新闻坊”对“江歌遇害案”的事件始末和多方观点进行了回顾,尽可能在嘈杂的舆论声音之中梳理出一条清晰的线索,为“观点表达”提供更多“事实依据”。

  一、事件始末

  2016年11月3日

  留日学生江歌在日本东京中野区的公寓门外遇袭,与其同住的女孩刘鑫报警,当地警方抵达后受害人江歌已经倒地,并在送往医院不久伤重不治而亡。

  11月4日凌晨03时48分

  江歌母亲就女儿遇害一事发布求助微博。

  11月7日

  日本警方逮捕了刘鑫前男友陈世峰,逮捕理由是威胁恐吓,并对陈世峰与江歌案之间是否有联系展开了调查。

  11月11日

  江歌追悼会举行,刘鑫并未到场。

  11月24日

  日本警方公布案件的相关调查进展,确定犯罪嫌疑人为与江歌同住女孩刘鑫的前男友陈世峰,并以杀人罪对陈世峰进行起诉。

  2017年3月

  江歌母亲发起 “为被害独女讨公道,单亲妈妈众筹赴日”线上活动。

  5月21日

  江歌母亲在微信和微博上发布文章《泣血的呐喊:刘鑫,江歌的冤魂喊你出来作证!》,曝光了刘鑫及其父母亲的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码等私人信息。

  5月23日

  刘鑫父亲通过电话告知江歌母亲,准备起诉她侵犯隐私权。

  8月23日

  受多方媒体和网络言论的压迫,刘鑫第一次和江歌母亲见面。

  11月4日

  江歌母亲再次赴日,为江歌被害案件开庭做准备工作,并在东京池袋公园发起“征集判决陈世峰死刑签名的活动”。

  舆情发酵

  2017年11月9日

  新京报《局面》栏目陆续发布采访刘鑫和江歌母亲的视频,引起了舆论广泛关注。

  11月11日

  微信公众号“东七门”发布文章《刘鑫,江歌带血的馄饨,好不好吃?》,部分网民转向对刘鑫的指责。

  11月12日

  自媒体公号“咪蒙”发表文章《刘鑫江歌案:法律可以制裁凶手,但谁来制裁人性?》,再度掀起舆论高潮。

  11月13日

  《局面》栏目负责人王志安通过个人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关于“江歌案”:多余的话》讲述双方见面的始末,引发舆论大量转载。同时大量相关报道在各媒体和社交平台涌现。

  二、舆情盘点

  从11月10日开始,“江歌案”的相关媒体发布量以及网民关注量一直在持续增长,到11月13、14日时达到顶峰。

11月7日-11月13日关键词“江歌“搜索指数(数据来源:百度指数)

11月7日-11月13日关键词“江歌“搜索指数(数据来源:百度指数)

11月9日-11月14日网媒相关报道量(来源:微博知微)

11月9日-11月14日网媒相关报道量(来源:微博知微)

  网民关于“江歌案”的讨论内容以负面情感为主,占到了三分之二。只有约15%的舆论在进行中性的讨论。

网民对该案件讨论的情感属性分布(来源:清博舆情分析工具)

网民对该案件讨论的情感属性分布(来源:清博舆情分析工具)

  对网民讨论的文本内容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网民除了对事件当事人和案件本身较为关注,还存在一些“跑偏”的关注点。

案件相关报道热词(数据来源:今日头条)

案件相关报道热词(数据来源:今日头条)

  1.江母应不应该公布刘鑫隐私?

  在数次约见刘鑫失败后,江歌母亲选择在网络上公布刘鑫及家人的信息,试图借助网络力量让刘鑫现身,这一做法引来热议。

  中国新闻周刊称江歌母亲曝光刘鑫一家住址、工作单位、车牌号等隐私、动用网络力量“逼”刘鑫与她见面的做法,在中国目前的法律框架下,也是有触犯法律嫌疑的。

  据正义网报道,北京市春林律师事务所主任庞九林认为,从法律上来说,江歌母亲公布刘鑫一家信息,情节严重的,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

  网民@飞在咪蒙发布的《法律可以制裁凶手,但谁来制裁人性》中评论说:“江歌是可怜的,刘鑫是可恨的。但是张贴别人全家的信息并不是正义的。我们可以把她的种种过错罗列出来,让人们自行判断。但是这种张贴信息本来就不合法,不要给我们认为正义的事情抹上黑点吧。”

  澎湃新闻在社论《让“江歌案”回归法律》中表示,江歌母亲江秋莲在痛失爱女之后,在网上散布,乃至在村头散播刘鑫及其亲人的个人信息,间接鼓动网民“人肉”、骚扰,也有侵犯他人隐私权之嫌。对证人的步步紧逼,可能会干扰证人作证,不利于公正审判。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京都律师事务所刑事诉讼部齐晓伶在接受法制网采访时指出,“根据网络现有信息,刘鑫事件有其特殊性,江歌妈妈在极力恳求见其一面被拒绝甚至消失之后,无奈之下才借助网络逼刘鑫出面及出庭作证,江歌因帮助刘鑫而死,江歌妈妈的这一要求可以说完全是情理之中。”

  2.刘鑫是受害者还是“帮凶”?

  江歌案因为新京报《局面》的采访,再次回到公众视线之内。但是目前舆论的焦点却不是凶手陈世峰本身,而是死者江歌生前好友刘鑫。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苏更生在文章《你们骂刘鑫自私,她却因为自私保住了生命》中分析舆论转向刘鑫的原因时称,在好友因保护自己而惨遭杀害时,刘鑫并没有遵循公众道德认知的做法——立即协助警方指认凶手,安抚好友家属的情绪,再向公众忏悔并许诺会赡养好友母亲。她反而“拉黑好友母亲,威胁不协助调查,其父母也咒骂江歌母亲。”

  截至目前,该文章阅读量已达64433次,精选评论中立场双方各执一词,刘鑫作为整个事件中最具争议性的人物,有人认为她是受害者,并施以同情;但也有人谴责她是杀害江歌的“帮凶”。

Tags:事件(168)观点(25)盘点(109)始末(21)多方(11)江歌遇害案(1)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_SEO三人行——盘点:“江歌遇害案”的事件始末和多方观点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