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技术网_SEO三人行

seo三人行 > 新闻信息 > 正文

谁把万吨污染物倒入母亲河

网络整理:07-05 点击提交给百度收录

    

——公安机关侦破系列固废跨省倾倒长江案的背后


    为降低成本,不法企业把危险废物层层转包给无处理资质的中间商;为非法牟利,中间商操纵跨省转移,肆意将危险废物等倾倒在长江水域中、掩埋在滩涂堤坝上……哺育滋养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竟成为不法分子跨省转移工业污染的大通道。
    今年以来,公安部部署长江流域11省市公安机关开展集中打击整治长江流域污染环境违法犯罪行动,已侦破刑事案件15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10名。

  数量庞大、危害惊人 跨省转移工业垃圾来自何方    2017年7月22日,长江航运公安局芜湖分局铜陵派出所接到举报称,有人将危险废物和固体废物非法转移倾倒至铜陵江边滩涂、大堤。当时正值汛期,现场已被淹没。洪水稍退,民警现场勘查提取到红褐色土壤,后经鉴定为危险废物。随后,公安机关进行立案侦查,定为“10·12”污染环境案。
    在江滩发现疑似危险废物后,民警从陆路运输寻根源,调查得知货主是通过某物流平台与司机直接联系。经反复摸排,警方锁定运输司机朱某与张某,两人一致交代,“货物”来源于浙江省嘉善县的宝勋精密螺丝有限公司。
    2017年11月7日,民警赶到嘉善县,在废物堆场发现大量与倾倒在铜陵江滩的“污泥”及包装袋一样的物质。案情逐渐明朗:2016年开始,宝勋公司一直将酸洗污泥交由无资质的中间商联系处置。
    公安机关调查发现,2017年5月,浙江籍犯罪嫌疑人涂某东、李某红在未向当地环保部门报备、未取得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的情况下,伙同宝勋公司姜某清、铜陵籍犯罪嫌疑人汪某平,非法将62.88吨酸洗污泥运送倾倒在长江堤坝内。
    2009年嘉善县环保局出具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中,记者看到,宝勋公司废水处理污泥属危险固废,应严格按《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要求,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理。
    然而,宝勋公司在明知李某红不具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仍将酸洗污泥交给他们处置。在未开具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的情况下,从2016年7月27日至2017年5月21日,通过李某红等人联系当地接收方,在江苏和安徽铜陵共非法倾倒处置酸洗污泥达1085.83吨。

  层层转包、环环渔利 跨省倾倒产业链如何形成    2013年以来,安徽省公安机关侦办跨省非法转移、倾倒、处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案件涉及固废量为4万余吨,其中陆运占28.6%,水运占71.4%。
    警方查明,当前在苏浙沪等经济发达地区,在一般固废、危废处置能力饱和的情况下,出现了许多“环保服务公司”,假借废物利用之名,行非法转移倾倒之实。同时,一些企业为降低处理成本,罔顾环保责任,形成了一条跨省非法转移、倾倒的黑色产业链。
    “宝勋公司与杭州一家公司签订了危废处理协议,每吨处理价为1550元。为了‘节约’成本,他们找到这些中间商按每吨约300元的费用处理这批污泥。”“10·12”案专案组民警徐广伟介绍。
    “最开始是我每个月8500元打包,帮宝勋公司处置酸洗污泥,后来刘某桂跟宝勋公司签订了合同,处置酸洗污泥改为300元每吨。”长期以处置废物为业的李某红交代。
    非法倾倒固废卸货快、价格高,受到少数不法船主“青睐”。在长江曾被查获拦截的一位船主说,他平常运废钢等散货比较多,尾泥是第一趟,他看中尾泥运输时间短、价格高等特点,因为尾泥比废钢一吨要多3元,且联系人承诺到码头就能卸掉,其他货物有的要等1个多月。
    这些固废被直接倾倒江滩或抵岸转陆路运输,倾倒在干涸的鱼塘、深坑等废弃地。办案民警介绍,直接倾倒江滩的,多数选择在汛期,利用夜间倾倒,废物稀释、灭失快,不易被发现。抵岸转陆路倾倒的,则主要集中在冬季夜间。“一般来自江浙的固体废物,上面要用3米土覆盖,上面还要栽树。”负责当地接收的犯罪嫌疑人汪某革说。

  犯罪隐蔽、点多面广公安机关将持续依法严厉打击    记者走访了解到,公安机关此次查处的上万吨工业垃圾,涉及江苏、浙江、上海、安徽四省份的嘉兴、无锡、苏州、铜陵、芜湖、马鞍山、合肥、蚌埠八市若干污染源、倾倒点和接收点。
    据办案民警介绍,此类犯罪沿江各省均有发生,尤其是中下游发达省份发案较多,但目前也呈现出由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由东线向西线转移的特征。主要犯罪地多集中在省界、市界、县界等区域。污染源以化工、造纸、医药、采矿、冶炼、垃圾处理等重点行业为主,一些企业日均非法排污数十吨,非法排放的污染物超标成百上千倍、重金属等有毒物质含量奇高,严重破坏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
    此外,非法“产业链”由运输、接收、倾倒等环节组成,每个环节分工明确,有的货主、运货人、接货人甚至互不见面,联络主要靠移动网络,给查处增加困难。在江浙等地,有的不法分子对污染源、接收点、倾倒点“了如指掌”,几个中间人分头联系污泥源头企业、收货方,再联系车、船和卸货地点,有组织地向欠发达地区“转移”。
    曾滞留在长江铜陵段上运输固体废物的船主告诉记者,这些污泥在货物装载地要“拼装”,一条船上可能有多家企业的工业垃圾,并“看风头”与接货方联系,随时更换接收点。“哪里查得不紧就往哪里去。”一位船主说,他的900吨污泥装了两天多,就是几家企业拼满的。
    “中间人往往通过电话联系就可以随时变换接收地,哪里风险小、方便卸就运到哪里卸。”徐广伟说,有的船舶在长江上漂泊时间少则1周,多则达1月有余,甚至更长时间,直至倾倒完为止。另外,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并逃避打击,中间人通常将危险废物和一般废物混装,给警方取证带来难度。
    警方还查明,2017年5月底,犯罪嫌疑人李某红、涂某东伙同汪某平、汪某革等人通过长江水路运输313.28吨胶木非法倾倒在长江铜陵段上江村江边。经深入摸排,在此还曾倾倒了3船共计2525.89吨固体废物。通过溯源查证,该批污泥来自江苏吴江地区9家源头企业。
    记者在铜陵市义安区上江村长江江滩倾倒点看到,有个水塘被工业垃圾填埋得只剩下一小块,旁边白色工业垃圾随处可见,到处散发刺鼻的污泥味。办案民警告诉记者,此处已查实倾倒固体废物2700余吨。由于汛期会被江水淹没,堆放在此的固体废物数量,远超已查实数量。
    记者了解到,公安部近期会同有关部门开展长江经济带固体废物大排查,对涉嫌犯罪的坚决予以依法打击,针对中发现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建议。推动将船舶、运输人员信息纳入监控平台,充分依托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及时发现查处可疑船舶和可疑活动。强化执法司法联动、固化完善环境资源司法保护机制,及时研究解决罪名适用、证据标准等执法疑难问题,统一执法尺度。
    公安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安徽“10·12”系列案件,是一起典型的非法处置倾倒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案件。在公安部统一指挥调度下,各相关省份公安机关同步联动,有效斩断了犯罪利益链条。下一步,公安部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持续深化打击整治工作,严防违法犯罪反弹。同时,充分发挥公安机关职能作用,坚持对各类环境犯罪“零容忍”。

Tags:山西门户(81)主流媒体(78)山西新闻(87)生活资讯(77)山西日报(76)山西科(26)四(4)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_SEO三人行——谁把万吨污染物倒入母亲河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