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技术网_SEO三人行

seo三人行 > 新闻信息 > 正文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供应链金融工作委员会开启4.0模式 破解中小企业

网络整理:03-24 点击提交给百度收录

中国网财经3月19日讯(记者 郭伟莹) 今日,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深圳)联盟(以下简称联盟)、金融壹账通宣布发起成立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供应链金融工作委员会,把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落到实处。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表示,三方首次强强联合,将以供应链金融为突破口,为我国广大的中小企业打开融资新局面。金融壹账通董事长兼CEO、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深圳)联盟、供应链金融工作委员会主任叶望春则表示,供应链金融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重要突破口,而金融科技能有效变革传统供应链金融的难点、痛点,颠覆传统供应链金融模式。委员会将借助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前沿科技,解决核心企业信用多层穿透难,中小银行风控弱,中小企融资流程长的问题,构建智能供应链金融生态圈,从根本上破解链条长尾端的中小企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难题,为中小银行打开超27万亿的供应链金融市场。

传统供应链金融存诸多难题

中小企业是我国数量最大、最具创新活力的企业群体。有数据显示,90%以上的企业都是中小企业。但他们贡献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 70%以上的科技创新,60%以上的GDP,50%以上的税收。

对比中小企业的融资,可谓天壤之别。中小企业贷款金额仅占银行贷款总额的24.67%,超40%中小企融资需求难,成本却是大型企业的1.5-2倍,审批时间动辄一两月,无法满足中小企灵活经营的需要。

中铁建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健民也在会议上提出,对于企业而言,核心问题就在于金融机构缺少风控抓手、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银行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追根溯源,又存在着不容回避的现实难题:由于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不健全、体量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等原因,银行面临风险高、成本高的现状,从而“不敢贷”、“不愿贷”。

为化解这一难题,供应链金融应运而生。供应链金融的实质是围绕供应链条上的一家核心企业,通过管理其上下游的资金流、物流来为整条产业链条上的企业授信。如此一来,供应链金融将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变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将宽货币转化为宽信用,让银行敢贷、能贷、愿贷,从根本上变革了风险管理模式,为中小企业获得门槛较低、成本合理的融资开启了大门,成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突破口。

近年来,我国供应链金融发展迅速。据统计,贸易应收账款、存货及预付账款规模合计近110万亿,具有庞大的融资需求。以应收账款为例, 2018年融资需求已超过13万亿。

但不容忽视的是,传统供应链金融模式存在诸多难题。以应收账款融资为例,只有1万亿融资需求得以满足,且主要是大银行服务超大型核心企业的一级上游供应商,而处于供应链长尾端的中小企业仍存在融资难题,融资缺口近12万亿。

对于核心企业而言,一是上游企业融资贵,推升了采购成本;二是下游融资难,影响了回款,资金周转慢;三是上下游从采购到销售的信息传导需要3~6个月,难以及时掌控上游供货质量和下游销售情况,影响了整个供应链效率。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核心企业信用难以向二级以上的供应商传导,而下游经销融资仍旧依赖传统控货、抵押等模式。据统计,超6成以上二级以上供应商无法获得银行贷款资金压力大,周转慢。

对于银行而言,由于信用难穿透导致下游经销商的风控难题无法解决,大银行超九成的贷款给予一级上游供应商,几乎不覆盖多层级。银行也不愿为中下游企业提供服务,小银行则因无专业风控技术与系统,陷入不能贷的窘境。

金融科技颠覆传统供应链金融

针对传统供应链金融模式的痛点,叶望春提出了新思路,即利用创新科技,颠覆传统供应链金融,构建全新的智能供应链金融生态圈。这其中将突显四大亮点:连接、互信、穿透、生态。

连接多方机构,打破信息孤岛,构建智能供应链平台。传统的供应链金融中的核心企业、中小企业与银行往往都是相互分割的信息孤岛,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外部第三方数据也是碎片化的。导致除一级供应商外,大量二三级至多级中小供应商由于与核心企业的跨级交易关系无法建立连接,而难以得到融资。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供应链金融工作委员会将借助金融壹账通的云计算技术优势,将原本难以验证的大量线下交易线上化,有效连接核心企业、中小企业、物流仓储等供应链的参与各方,以及银行、金融、监管等大数据平台,将原有的信息孤岛打通,在共同的贸易云平台上实现数据连通和共享,将7成多原先无法覆盖的客户纳入供应链信用体系。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在会议上指出,工作委员会将率先帮助协会内超20万的中小企业纳入智能供应链金融生态圈。

多维大数据风控结合区块链,实现智能交叉验证,确保信息真实可信。由于中小企业普遍规模小,缺乏抵押担保,再加上自身财务报表混乱、信用体系不完善等原因,导致中小企业难以“自证”与核心企业的关系。而传统的纸质单据、手工操作也给银行校验信息真假带来挑战,存在重复融资的隐患。

对此,金融壹账通提供了解决方案,首先通过区块链技术可追溯、可留存的特点,从而实现供应链上的信息都可记录、交易可追溯、信用可传导,保证链上企业信息的真实性;其次,通过多维大数据智能风控技术,对物流、仓储、工商、税务等众多数据源实行交叉认证,极大解决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贸易真实性难核验等瓶颈;再将区块链零知识认证运用于IFAB贸融平台,银行可借此实现信息交叉验证,有效防范重复融资,构建全体系贸易互信网络。

运用区块链实现信用多级穿透,电子凭证支付自由切分流转,以及全链条智能风控,重新定义核心企业,惠及大量中小企业。传统模式下,银行仅将特大核心企业视为供应链核心企业,如某大型股份制银行准入的全国核心企业仅有1,500余家,年营业额均在百亿以上的特大型企业,导致众多经营业绩好、产业链层级多的大型企业尚未被视为核心企业进行开发。这主要是因为相较于信用评级高、行业影响力大、信息化程度较高的特大型企业,众多大型企业及其链属企业分布较为分散,当地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缺乏足够手段来验证上下游企业的贸易真实性,再加上中小银行风控能力较弱,融资风险高,因此银行仅将大型企业自身作为贷款主体服务,超过70%的中下游企业无法获得融资。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供应链金融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金融壹账通供应链金融副总经理庄海龑介绍到,区块链技术具有数据可追溯、可留痕特征,电子凭证支付可实现自由拆分流转,两者结合,可实现核心企业信用多级穿透。再加上全链条智能风控加持,构筑真实交易背景链条,将核心企业强信用层层传导至供应链的末端,将7成多原先无法覆盖的客户纳入供应链信用体系,助力更多中型优质企业成为核心企业,而这正是中小银行能够企及的市场,降低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门槛。以某企业为例,过去仅能链接一级供应商300余家,而通过对接壹企链智能供应链金融平台,核心企业采用电子凭证支付应付账款,作为一级供应商的上游企业可以将电子凭证自由切分进行支付,核心企业的强信用可流转至二级、三级乃至多级供应商,极大改善供应链大量长尾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大幅降低融资门槛及利率成本,提升中小企业获得融资的能力。

在此条件下,可以重新定义供应链金融核心企业的内涵,可有效推动数以万计的大型地区性、地方性优质企业、骨干企业作为银行服务上下游的核心企业,推动供应链金融整体模式升级。

打通境内外贸融平台,构建多银行服务多核心、多上下游的“N*N*N”的智能供应链金融生态圈。在传统模式下,供应链金融普遍存在链条与链条独立无交集,覆盖场景少,且产品、资金和服务都比较单一。

Tags:网易(273)163(224)网易新闻(224)网易无线(224)网易邮箱(225)网易官网(224)网易w(224)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_SEO三人行——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供应链金融工作委员会开启4.0模式 破解中小企业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