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技术网_SEO三人行

seo三人行 > 新闻信息 > 正文

【脱贫故事】德安县邹桥乡贫困户余长生:双手开创新生活

网络整理:06-20 点击提交给百度收录

  德安县邹桥乡张坑村属于“十二五”省级贫困村,地理位置偏僻,且村里缺乏劳动力,留在村里的大多数都是劳动能力弱、文化水平低的老人、妇女和孩子,村子长期比较贫困落后。在邹桥乡张坑村二组的小路山坳里,有这么一个人,他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坚定的脱贫信心,在乡党委、政府以及帮扶单位的关心支持下,充分利用家乡自然优势,发挥自身能力,创造着属于自己的财富,开启了一段脱贫新生活,他就是贫困户余长生。

  深处高山的张坑村,当老人孩子们都还在温暖的被窝的时候,总是可以看到一个身影,早早地就开始在自家田地里给大蒜施肥、除草,忙得不亦乐乎。走近才看到,这个皮肤黝黑、笑容憨厚的中年男人,就是余长生。余长生说:“就在我最困难的时候,赶上了扶贫的好政策,自己被纳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乡党委、政府及帮扶单位、帮扶干部都一直非常关心我,自己也不懂什么大道理,就知道,好政策只能帮助一时,要想摆脱贫困还是要靠自己。”

  说起余长生,几年前的他,可是另外一副样子。54岁的他,无妻无儿无女,十多年来一直孤身在外打工。这些年里,没有什么文化技术的余长生做过各种零工,但是工资除去生活开支所剩无几,贫困的生活一直得不到改善。2014年回到本地县城务工,但一直也只能勉强维持生计。回家之后的余长生,看着村里这些年家家户户陆续盖起来的二层小楼,自己家还是早年间破败的老屋,可以说是家徒四壁。但生活的艰辛并没打败坚强的余长生,他没有自暴自弃,而是通过勤劳的双手主动改变穷困的生活,自从精准扶贫的暖流进入他的家门,让他看到了脱贫的希望。

  “以前家里啥都没有,现在靠回乡创业,种植绿色农产品,乡里危房改造还让我住进了新房子,瞧,这是我前些日子买的二手的手扶拖拉机,现在日子是一天比一天红火啦。”余长生一说起自己回乡创业的故事,憨厚朴实的脸上便挂满笑容,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回到村里之后,一向闲不住的余长生不愿意就这样过日子,“我想靠自己的双手来实现幸福生活。”他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乡里和村里以及相关帮扶单位,乡党委、政府以及帮扶单位县委农工部非常关心和支持,积极鼓励他发展种植业,并给他详细讲解产业补助的相关政策,从未有过种植经验的余长生决定尝试一下。

  乡村两级第一时间积极联系该村帮扶单位,去年帮扶单位县委农工部在得知余长生的情况之后,根据他本人的实际情况和创业计划,给予了2万元的资金帮助,用做余长生创业发展的周转资金,对于这2万元的帮扶周转资金,帮扶单位采取了与贫困户余长生签订归还协议,分2018年和2019年两年,每年分别归还1万元资金到村,再由村统筹安排分配给全村贫困户。通过积极的把贫困户培养成致富带头人,带领全村贫困户脱贫致富,激发了贫困户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充分发挥了帮扶资金优势、产业优势和致富带头人的领带作用。

  拿到帮扶资金的余长生,更有信心了。当年就承包了本组的荒地10余亩,开垦后,全部种上了西瓜。起早贪黑的付出,产业渐渐有了回报,去年光他家的西瓜产量就达到了16000多斤,靠着自己跑销路,西瓜全部卖出,拿到了12000多元的收入。去年上半年种西瓜,下半年他也没有闲着,拿着种西瓜赚到的第一桶金,他又盘算起了下半年种大蒜的计划。村组里的贫困户和村民都说:“你家里就你一个人,入冬山里越来越冷,种这10来亩大蒜,哪里忙得过来,可别到头来还赔了种西瓜赚的钱!”可余长生不怕吃苦、不服输,暗地里和自己较上了劲。看着自家农田里已经长势喜人的大蒜,他说:“这里可以说都是我的心血,现在政策这么好,总不能坐享其成等着别人给,别人给的始终没有自己劳动得来的踏实。我也相信,只要能吃苦、能做事,日子就一定有奔头!”

  余长生种植的大蒜去年纯收入达到2万余元,余长生不仅自己的腰杆子挺起来了,精神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尝到了甜头的他准备继续扩大自己的“事业”。他说,现在自己的信心很足,将来他会不断扩大绿色农产品种植面积,靠自力更生致富,同时也将种植技术和脱贫的坚定信念传授给其他贫困户,带领着全村贫困户一起脱贫。

Tags:贫困户(69)开创(35)故事(116)脱贫(101)安县(11)长生(8)双手(3)邹桥乡(1)余长生(1)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_SEO三人行——【脱贫故事】德安县邹桥乡贫困户余长生:双手开创新生活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